县发改委的负责人解释说:这是一个高标准的工业区,主要发展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不会有严重污染。
“但即使是轻工业,也会有一定的环境影响。”
周国宏表示担忧。
县领导理解村民的顾虑,答应会严格控制环境影响,确保不影响村里的生态环境。
同时,也表示会优先考虑村民就业,并给予一定的补偿。
回到村里,周国宏召集村民大会,把情况如实告诉大家,并征求意见。
村民们对这个消息反应不一:
有人担心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农业和旅游业。
有人看到就业机会,认为可以增加收入。
还有人关心土地征用问题,担心补偿不到位。
意见不一时,周国宏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咱们可以有条件地支持工业区建设,但要确保三个底线:一是严格控制环境影响,二是优先保障村民就业,三是合理补偿土地和资源使用。”
经过充分讨论,大多数村民都接受了这个方案。周国宏立即带领村干部再次前往县里,就具体条件进行谈判。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达成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协议:
工业区必须采用最先进的环保设备,确保达到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优先招聘村里的劳动力,并提供职业培训。
对被征用的土地给予高于市场价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安置。
此外,工业区每年还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村里的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建设。
这个协议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很快,工业区的建设就启动了。
在建设过程中,县里严格按照协议要求,采用了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监测环境数据。
村里也组建了环境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工业区的环保措施执行情况,确保不出现违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