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声,柳马远将奏折重重扔在案上,震得茶盏都跳了一下。
大唐立国两百余载,内阁处理朝政自有规矩。寻常公文按部就班,两派倒也相安无事。但遇到涉及权力的大事,右相一派必定反对到底。不顾朝廷危局,不问利国利民,完全是杠精行为。
慕容震弯腰拾起奏折,额头的汗珠滴落在纸上。他皱眉道:“此策虽有可取之处,但拆除全国坊市之墙非同小可。若处理不当,恐怕人心浮动,动摇国本。塞外狼族若趁机进犯,更是后患无穷。”
他顿了顿,试探着说道:“还不如等大人回来再说,让大家表决定夺如何?”
内阁右相阵营人多,左相阵营才寥寥几个人,表决必胜。这是他最后的依仗。
“好,干脆等大人亲自来处理。”柳马远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我倒要看看,朝廷如此困顿,他还能找什么理由反对。”
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不多时,六位紫袍老者鱼贯而入。为首者白发如雪,肤若婴儿,目光如电,正是大唐二号人物、权倾朝野的右相诸绿明。
慕容震连忙迎上前去,双手恭敬地将奏折呈上。
“赵为民?”诸绿明眉头一皱,接过奏折细看。烛光下,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将奏折传阅下去。
众人看罢,神色各异,却无人表态。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禀相爷,”刑部尚书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中带着义愤,“坊市制度乃祖宗之法,岂可轻易更改?提出此策者,其心可诛!”
“正是!”户部尚书紧跟着附和,“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必须严惩!”
“荒谬!”礼部尚书猛地站起,“祖制也要与时俱进,我大唐两百余年,现存祖制又有几何”
“就是,食古不化,迂腐至极!”兵部尚书立即驳斥。
内阁顿时争执不下,各执一词。唯有役部尚书上官岳不动声色,专注研读着手中的奏折,仿佛置身事外。
“表决吧。”诸绿明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