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是今年5月一笔轰动的信贷融资——ai云计算创业公司coreweave宣布完成75亿美元债务融资,缔造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信贷融资之一。此次融资由黑石集团牵头,其附属公司持有45亿美元的私人信贷贷款,其他贷款机构包括凯雷、贝莱德等等。
这在于,私募信贷通常具有更灵活的条件,可以根据借款方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包括利率、还款方式、抵押要求等,更符合企业借款方的实际情况。
站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立场,信贷投资则可以作为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减少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周期不长且回报更稳定——综合收益率通常在7-9之间,更便于向lp交代。
lp也开始用脚投票。我们看到,信贷策略已然撑起了黑石、kkr等超级pe业务的半壁江山,并带来不错的表现。2024年上半年在降息预期下,信贷策略不仅贡献了丰厚的投资回报,也成为最受投资人欢迎的策略,贡献了上半年五大管理公司募集资金的一半以上。
这或许能给大洋彼岸的中国创投行业带来借鉴意义。
眼前国内一级市场退出“堰塞湖”摆在眼前,由退出引发的变化正深刻且深远地影响着创投行业的每一环节。放眼望去,如今lp与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与创业公司之间,关于“股和债”、“融资难”、“回报低”等激烈场面明显多了起来。
此情此景,大家都在调整着生存姿势。相比之下,“能贷到款,利率可谈,只涉及债,回报相对高”的私募信贷,或许是一种新思路。
有人已经先一步行动了。李嘉诚
你们看新闻了吗?科技巨头思科「近300员工一夜失业」,赔偿「n+7」,一位思科员工接受采访说:“裁员的消息从中秋节就开始流传了。这几天总部hr找了好多员工谈话。大家已经吃了散伙饭。有的部门直接消失。有的项目组20人裁了3个,后续还会裁。”
估计大家看到这样的消息,已经见怪不怪了,天天看到裁员降薪的消息,已经麻木了,已经常态化了。我们来看看今年裁员的外企。
ibm关闭中国研发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