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侄子,你还小,这里面的事情很多你还不知道,王叔们一年四万两银子。”
“可不是给王叔们一家子花的。”
“我们需要开府建衙,王府一年所有的支出都靠这点收入了,包括王府的长史等一众官员的俸禄。”
“都得我们自己花钱养着,最后到王叔们嘴里的可没有几口了。”
燕王朱棣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头,脸上的表情好似在咀嚼黄连般苦涩。
朱雄英看到燕王这般诉苦,重重地叹息一声:
“四叔,诸位叔叔的难处我懂,可这些都还能想法子克服。”
“但要是皇室俸禄制度不改革,咱们大明的国运,恐怕延续不了多少代啦。”
“皇爷爷开国建立大明,是第一代君王,到了第二代,就有二十多个王叔和姑姑。”
“那到小侄这一代,截至目前,皇族人数都有一百多个了吧。”
“等小侄这一代的孙子辈长大,至少得有几千个。”
“这才五代人,要是到了第十代呢?恐怕皇族规模得超过百万人。”
“皇爷爷的皇明祖训规定,最低的奉国中尉和乡君年俸禄两百担,折合白银一百两。”
“百万皇族,就算全按一百两银子的最低俸禄算,每年光皇族俸禄支出就得一万万两银子。”
“皇爷爷,咱们大明的国库岁入是多少,孙儿不知。”
“但恐怕每年拿不出一万万两银子吧。”
朱元璋正与徐达举杯对饮,听到朱雄英这番言论,吓得手一抖,酒杯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惊慌,声音都拔高了八度:
“一万万两?开什么玩笑!”
“咱们大明去年国库收入才一千八百万两银子。”
“十代皇族就能繁衍到一百万人,全国老百姓忙活五年的收入,都不够给皇族发俸禄;
这下麻烦大了!”
朱标听到儿子这番话,也慌了神,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
“十代人,就算二十年一代人,大明最多也就撑两百年,不对,恐怕只有一百五十年。”
“大明哪来每年一万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