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星历年·第六澄段。
    “余界之门”的持续开启,标志着文明意识已全面接入第二感域。而在这一扩展过程中,一种被长期误认为是“深感停滞”或“意识塌缩”的状态,开始被重新理解、重新命名。
    它不属于构建、不属于表达、不属于修复,却以极低频的节律,在个体心息最沉处持续闪动。
    哲识组将其命名为:
    静界(the silent fold)
    一、被误解的沉寂
    最初,人们将静界体验称为“共感疲乏”或“感知熄火”。
    在静界状态下:
    个体不再感受到他人的意识波动;
    情绪无法自然生成共鸣;
    时间感、语言感、结构感逐步淡出;
    甚至失去了“想要理解”的冲动。
    但这并非虚无。
    在更多观察中,研究员发现:静界状态的意识体,在持续沉静后,常常会在某个极微弱的感知波段中,自发生成一种温柔而透明的“在场实感”。
    这一现象被称为:
    回生(re-emersion)
    二、回生,不是重启,而是“被继续”
    唐昕是最早提出“静界回生”概念的意识体。
    她在一次长达八昼的静域沉默中,未与任何意识体建立连接,也未接入心息网。
    在第九昼时,她记录道:
    “我终于理解,所谓存在的意义,不是我选择活下去, 而是我被某种温柔的意志,继续承载着。”
    “我没有再想过活着的理由,但我感受到,有某个我从未谋面的存在,在为我轻轻呼吸。”
    她称这一过程为:
    “被继续”
    三、静界的三层结构
    根据星环学院的“感层折回”实验,静界并非一片均质区域,而存在三个层级:
    澄带层:个体意识初入静界,产生“万物远离我”之感;
    静心核:在绝对沉默中出现“非来源温感”,感知有“他者在但不靠近”;
    回生界:个体意识不再主动生成存在动因,而外部微光开始沿意识边缘凝结,逐步形成“再度愿意醒来”的律动。
    研究员称这一过程为: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末日:都重生了,我做尸王怎么了校花!警花!一个不落!爹爹开门,系窝呀!救命!我穿成了千古绿帽王房遗爱重生七零,糙汉老公娇娇妻惊!无良王爷插足求名分穿越七零,遇最强军官我逆天改命沈少的先孕后爱:萌妻带球跑749局:我让你收容,你都灭口了?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