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古本身是姚家将出身,也是属于将门世家子弟。
姚古的父亲姚兕、祖父姚宝,都是长期驻守西北边疆的名将。到姚古这里,也是长期驻守西北,能力和威望是足够的。
赵桓点头道:“种公的提议可行,朕准了。接下来,会安排下去。”
种师道心头松了口气,总算为老二铺垫了一条路。
他举荐姚古,卖了姚古一个人情,让老二协助姚古,也是为老二铺垫,多结交些人脉关系。
官场上,独行侠走不通。
官场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要有人脉关系才行。
这一点,种师道早就明悟。恰是如此,他为官处事的风格,多数都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除非是蔡京、童贯那种祸国殃民的奸臣。
种师道话锋一转,继续道:“金国的大患暂时解除,老臣精力不济,请求辞官致仕,请陛下批准。”
“朕,不准!”
赵桓大袖一拂,沉声道:“好端端的,辞官做什么?”
种师道正色道:“毕竟年纪大了。”
赵桓问道:“种公现在一顿饭,能吃多少?”
种师道回答道:“臣一顿饭,能吃三碗米饭,再加上一斤肉。”
赵桓继续道:“莫非种公和廉颇一样,像郭开禀报的那样,片刻间跑了三趟厕所吗?”
种师道讪讪道:“那倒是没有。”
话锋一转,种师道解释道:“陛下,臣七老八十了,这个年纪应该退位让贤。”
“朝中人才济济,没有臣,也有其他的人才。”
“臣隐居乡野,自当学范文正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庙堂之远则忧其君。”
“陛下若有所需,一纸诏令,臣自当入宫。”
种师道说得言辞恳切。
他太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似他这样拜了名师,出身名门,又身居高位,还有影响力的人,那就是活靶子。
他在朝中,御史台的文官就会像苍蝇般,闻着味儿就弹劾他。
到时候,皇帝难办。
他也难受。
一次两次,皇帝能压下弹劾,十次百次呢?
须知三人成虎,众口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