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虽然他对老朱的不满变本加厉,但却很少在家吐槽老朱,因为每次咬牙切齿说到老朱,妻子总会问,哪个老朱,不是那个拦着婚闹的胖老头吧?他人挺好的。
相逢一笑泯恩仇。那年秋天,老朱被调到街道新成立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小组,他也不用给新队员们讲故事,不用作为小朱队隔三差五党风廉政教育的现实反面教材。
棺材板上最后的一根钉子总结了他的时代:老朱人不坏,只是最后站错队了。
观澜中队进入到小朱队时代,领导年轻对所有人都不是好事,而且还是局里业务科室下来镀金的。
怎么说呢?镀金有三层意思,一是时间待不长、二是着急刷履历、三是功劳都要抢,整个中队都是为他一个人服务的。
队员们不光要完成既定的各项指标并保持靠前的排名,还要完成他带下来的六个课题,三个副中队长各负责两个课题,而他,只负责监督大家干活。
怨声载道,让老朱的风评突然地急转直上。垃圾小组每个月都要来一次山洞,老朱来的时候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递零食的、送水果的,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就差流出眼泪来,真是没有对比就不知道曾经身在福中。
特别是袁哥,毕竟袁哥伤残至今,得到老朱的照顾最多。甚至在纪检部门来调查情况的时候还堵住调查人员仗义执言。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小朱队划到前朝余孽死硬分子的名单里。
但也仅仅是列入名单而已,除了工作大家都是井水不犯河水,毕竟,中间还隔了个缓冲器——桑桑。虽然,桑桑也是自顾不暇。
自从小朱队坐稳位子后,就开始搞起了双岗负责制,正副小队长各带一班,内部竞岗,实施积分制,谁分高谁提正,所有正副小队长都参与积分遴选,连续三年优胜的由他向区局和街道推优。虽然说这件事现在是个空心汤团,但毕竟是六个课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