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国企业在这种市场格局下,仍然倾向于选择价格战,价格由成本和毛利决定,成本是客观因素,企业无法决定自己的成本;但毛利水平是主动的,企业选择何种毛利水平,是定价策略和定价能力的体现;
在我国的商业环境中,大部分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高毛利’只是阶段性的经营策略,最终大部分都会走向‘低价正常毛利’,因为‘高毛利’的经营策略会给竞争对手留活路,一旦对手也获得了成本优势,你就失去了优势,这无疑是‘养虎为患’,不如用‘低价正常毛利’永久性地消灭竞争对手,并以规模补充降价带来的利润损失;
‘价格战’就像《让子弹飞》里的台词:‘钱和你,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大部分行业的‘性价比线’都会变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即集中了大部分需求的‘中质中价段’,由更具成本优势的企业所占据,而高性能的需求,只留下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
过去二十多年,很多企业明知价格战‘得不偿失’,但仍然要打,少数坚持‘利润导向’的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其背后是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不断出现新的空白市场新的需求和新企业,新渠道和电商平台不断涌现……
但随着经济增速不断下降,消费萎缩,市场规模固化、新机会减少,单纯的价格战效果越来越有限,加上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企业与居民全面缩表,没有规模增长的价格战,不但无法达到战略目标,而且对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损伤;
以后大部分市场可能类似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两乐’,作为‘肥宅快乐水’这么多年来没有真正的竞争者,两乐垄断了大部分我国市场,争夺多年,什么营销手段都用过了,也没有想到要打价格战;
经济学告诉我们,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就不愿意付出大于产出的生产代价,经济学上,有种竞争格局叫‘古诺均衡’,即在同一产品市场里,只有两个卖家,他们的产品都差不多,两个卖家之间也没有搞什么小动作,但是他们都知道对方打算产多少货,打算怎么定价,最终份额都会稳定下来;
归根结底是因为,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