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一直对孙权敬重有加。抛开孙权是姐夫这层关系不谈,单论孙权身为车骑将军、江东之主,在治理江东、守护疆土方面成效显着。
而且,孙权对待诸位将领和文臣谋士,始终求贤若渴、礼遇有加。无论是德高望重的有才之士,还是像袁耀、吕蒙、凌统、甘宁这样的后起之秀,孙权都悉心指导、大力提拔,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简言之,只要你有想法、有勇气,孙权作为主公,定会全力支持。
袁耀虽主动向孙权请缨,希望获得合肥战线的指挥调度权,但孙权并未立即答应。他耐心地与袁耀多次探讨战况,共商退曹之策。
袁耀十分愿意听从孙权的指导与安排,对孙权的将领选拔方案更是由衷钦佩。他决心扎实练习武艺,在理论、带兵、打仗等方面与他人一较高下,争取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
此刻,孙权麾下拥有数万兵马,水军驻扎在濡须口。这是几个月前,孙权采纳吕蒙的建议,早早做出的部署。
“我们不惧与曹操打持久战,曹操带兵远征,后勤补给是一大难题。虽然曹操一时取胜,手下又有悍将辅佐,但曹军对南方气候并不适应。依我之见,长久相持,我方必占优势。” 孙权如此预判。
基于孙权的预判,袁耀提出就地练兵、积极屯田、实现自给自足的养兵策略。
“战乱年代,许多部队军需配备不足,常常攻打一座城池,就抢掠一座城池,战败时则弃城而逃。而曹操已在合肥以北的淮水芍陂开展屯田,显然也做好了与江东长期相持的准备。”
曹操与孙权于合肥一带激战正酣。曹操新练水军,又在合肥以北广兴屯田,铁了心要与孙权长期相持。而孙权一方面要维系水军优势,在濡须口屯集重兵,扼守巢湖出水口;另一方面,伺机反攻庐江城,并在这场持久战中着力培养人才,选拔领军将领。双方各怀谋略,忙得不可开交。
于曹操而言,最为闲适之事,便是在夜睡前翻阅一册镇江老辕所着故事,以此消遣解乏。
相较之下,刘备在荆州的日子惬意许多。按常理,荆州本应局势紧张,是最易被曹操突破的防线。然而江东出了个周瑜,先是在赤壁大战中,成功击退来势汹汹的曹军,让曹操收敛锋芒;而后,周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