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如晦下班路上就殷勤地买了几盒蛋黄肉松馅和芝麻馅的回来,想着万一要亲手做,又买了芝麻和鲜肉回来,回家专注磨了些半碎不碎的黑芝麻出来,又切了肉炒了手工肉松出来,虽然没有调味只泡了葱姜料酒,闻着也是喷喷香。
温明晏当然看不上外头的,看颜色深浅就知道多半没什么艾草在里头,他早早定下了鲜嫩的艾草,回家用小碾子磨了细细的糯米粉,再过筛几次,那较粗的就再磨一磨,最后自己捣了艾草来挤出汁子,剩下的那些挤得半干不湿的还能晾干了做成艾绒,等五月里点上熏一熏蚊虫。
如此这番做了两个口味的青团出来,趁热尝了两个又甜又糯,便将新的放凉了冰镇在冰箱里,另分出一部分放在礼盒里送予亲朋好友。
至于那些外头买来的如何?
嗯,夏如晦带去,和同事们分了吃了。
——
三·螃蟹炒年糕
螃蟹最肥美的时候,蒸了吃最鲜甜,其膏腴肥美,过多用力反倒不好。
温明晏也好吃蟹,不过只吃八九十月的螃蟹,平日里也只买了帝王蟹等进口海鲜,不爱吃炝蟹生食,顶多是年节时买一只炝蟹回来,祭祀后再斩碎,全都进了夏如晦的肚子。
然而正如温明晏私下跟小姨吐槽所言,夏如晦从小到大吃住都在国家队,就连挑零食都是半懂不懂,更何况挑菜呢?人很积极,但是连油麦菜和菠菜都分不出来,更别提什么黄豆蚕豆大豆、豆干千张百叶,包一挑一个错的。
偏巧夏如晦那边再忙也能回家,温明晏做研究,没有最忙只有更忙,年节前想起未买炝蟹,年年都有的东西,少了这一次未免不美,就让夏如晦去买了来。
买来后放在冰箱里,不几日拿出来,祭祀时要整个儿的,免得蜡烛香灰污了饭菜,直到吃年夜饭时才发现斩下去并没有什么咸腥味,反倒是白生生的,这才明白过来夏如晦错买成了这个时节比腌制品还贵的生蟹。
这一气,索性就将螃蟹斩成块,拿来添了一道热气腾腾的炒年糕吃,不多放别的什么,略有些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