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年多没回来,爹娘一定担忧极了,卫辞迫不及待想要回家看看。
但郑通判偏偏提起了杨知府,如此一来,他还真不能不给杨知府这个面子。
首先杨知府比卫辞官高了好几级,其次人家几乎是青州最高长官。
卫辞若是甩了他的面子,以后亲朋好友在青州也不好做。
所以他只能耐下心思,随郑通判一起到了杨知府订好的酒楼。
杨知府如此看重卫辞,身为一省长官亲自给卫辞接风洗尘,自然是因为他身后的陈党。
否则即使卫辞如今看上去炙手可热,也不值得杨知府现在就这么拉拢。
杨知府的准备十分到位,不仅备了菜色丰盛的酒席,席间又请了郑通判和陆同知作陪外,竟还请了歌姬陪酒。
大周律规定官员不许狎妓,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许狎妓,又没说不许请歌姬乐姬作陪。
卫辞对这种场面也算不上陌生,他前世也见过一些。
因此到地方后神色不变,只依礼向杨知府行礼:
“下官见过杨大人,大人费心为下官筹备酒席接风洗尘,下官不胜感激。”
杨知府看到卫辞少年得志却毫无轻狂之态。
面对自己满脸恭敬,一时既满意也提高了警惕。
难得看到如此沉得住气的年轻人,他自己本就才华盖世,又背靠陈党,还有这一等一的心智,此子断不可与之为敌。
杨知府在心中盘算,但面上笑意越发亲切,语气也极为和蔼:
“讼之何须如此客气,你连中六元,可为我青州大大争了口气。
就连我都跟着沾了光,如今给你接风洗尘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这一路风餐露宿想必十分辛苦,快入座。”
杨知府笑着引卫辞坐下,卫辞心中不耐,一点儿也不愿意在这种场合消磨时间。
但面上却丝毫不显,对着杨知府甚至能流露出一丝感激之情:
“大人此言下官愧不敢当,大人治理青州劳苦功高。
下官取得的成就与大人一比,实在不值一提。”
花花轿子人人抬,其实官场上不太熟悉之人相交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