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仇怨,你来我往间只需猛夸对方即可。
没人不喜欢听好听话,卫辞本想与杨知府寒暄几句,喝两杯酒,然后就找机会遁走。
谁曾想还没等到他找到机会告辞,席间作陪的陆同知却突然话锋一转提起了卫辞的婚事:
“讼之,你也快到弱冠之年,听说至今没有娶妻。
如今既已金榜题名,下一步也该考虑成家了吧。”
看陆同知这一副要保媒的姿态,卫辞心中的警惕一下起来了。
他不知道陆同知想给他介绍什么人,可只看陆同知眼神频频瞥向杨知府的模样。
就知陆同知想给他介绍的人和杨知府脱不开关系。
卫辞并无意和杨知府攀上关系,因为文源清曾向他分析过杨知府这个人。
文源清说杨知府面上最讲究规矩不过,不知情的都以为他是清高的士大夫。
动不动规矩体统,实则最是虚伪不过,跟这种人不要离的太近。
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任何情分,为了利益什么都做的出来。
卫辞后来在京城曾接到尔雅给他写的信。
信中说杨知府的大女儿因为脸上胎记迟迟嫁不出去,小女儿竟也被牵连的一直不成婚。
因为杨知府讲究规矩,不愿坏了长幼有序的规矩。
也正因为此,尔雅觉得杨知府虽然迂腐,但也算是个有原则的人。
可现在呢,卫辞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坐在他身边的歌姬。
这个时候怎么不讲规矩了?
由此可见杨知府的虚伪,为了好名声,他不惜拿女儿的婚事来刷。
实则私底下却是个会拿美色拉拢他人的人。
眼下陆同知想给他介绍的妻子人选,不会就是杨知府那两个一直没嫁出去的女儿吧!
卫辞心中百般不愿,索性直接拿老师堵陆同知的嘴。
他面上恰到好处露出一抹羞涩:
“实不相瞒,我回青州前老师和师母说已经替我看好人选了。
只待我父母进京,便可上门提亲。”
闻听此言陆同知一愣,随即心中暗道可惜。
杨知府看中了卫辞的前程远大,正有结亲之意。
如今晚了一步,人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