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以蛟龙喻指政治险恶,叮嘱李白多加小心,既是友人的关怀,也是对时局的控诉。 艺术特色: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 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杜甫将梦境的奇幻与现实的残酷并置,如魂来枫林青与君今在罗网形成对比,既展现了李白飘零的灵魂,也揭示了他被囚禁的肉体。
蛟龙出自《续齐谐记》中屈原被蛟龙所困的典故,暗示李白如屈原般蒙冤。枫林化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强化了悲剧色彩。
第二首是社会批判与个体命运的交织。结构层次,从浮云到身后名的哲思。开篇,游子与浮云的意象。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以浮云喻游子,既写李白漂泊无依,也暗指杜甫自身如浮云般漂泊。
中段,梦境中的告别。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通过李白梦中告别的细节,展现其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以江湖险恶比喻政治斗争,暗示李白流放途中的生死危机。 结尾,对公道的质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将京城达官显贵的奢靡与李白的落魄对比,揭露社会的不公。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以犀利的笔触指出,纵使李白身后留名,也无法弥补今生的孤寂与凄凉,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悲悯。 艺术特色,通过对比与反讽的运用,以及显贵与孤寂的对比。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通过冠盖与憔悴的强烈反差,批判了社会对人才的漠视。
天网与现实的反讽。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化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却以反问句式揭露其虚伪性,讽刺了政治迫害的无理。它的文化意义是超越个体的时代悲歌, 友情书写的典范。
这两首诗是李杜友谊的巅峰之作。杜甫以诗为媒,将私人情感升华为对友人命运的普遍关怀,展现了文人之间的精神共鸣。后世影响: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的写法,便借鉴了杜甫以梦境写生死的写法。
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但李白因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消息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