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下美国最重要的目标是赢得战争,至于阻碍胜利的人?他们不过是一群叛徒罢了。
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亦是如此。
“为什么法国要欺负善良的美国?我讨厌法国!”
“谢谢你的精彩发言,弗兰克!来,下一位!”
战争不仅改变了民众的生活,就连原本播放着轻松音乐和广播剧的电台节目也发生了巨变。
如今,美国各地的“摩根广播”(jp摩根公司因销售广播设备而得名)每天都在播送战争宣传。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节目,莫过于“四分钟演讲者”(four minute men)。
这一节目由威尔逊总统设立的公共信息委员会主席乔治·克里尔(george creel)策划,旨在通过全国征集演讲者,让他们围绕官方指定的主题发表四分钟演讲,本质上就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战争宣传演讲比赛。
节目的目标,是让公众主动投身于战争宣传,并激发他们对反战者的仇恨。
因此演讲的内容大多是在颂扬威尔逊总统的英明领导,赞美协约国,同时痛斥法国及其盟友。
自然,法国裔、意大利裔等敌国出身的人毫无演讲机会,而痛恨英国的爱尔兰裔,以及来自丹麦、瑞典等中立国的人,同样无缘登台。
【《普恩加莱:法国的野兽》大受欢迎!】
【查理·卓别林的《扛枪的一天》掀起观影热潮!】
电影业和演员们也在公共信息委员会的指挥下,积极投身于战时宣传。
抨击法国、歌颂美国的影片源源不断地上映,而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等好莱坞明星,则被动员起来为战争宣传和战债销售站台。
整个美国,在短短数日内便陷入了战争狂热之中。
但战争的狂热,往往伴随着鲜血与暴力。
“那边有法国佬!”
“揍他们!”
由芝加哥富豪a·m·布里格斯(a m briggs)组织的“美国保卫联盟”(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