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有计划让该厂参与生产诸如车架之类的零部件。
另外还需北京的汽车厂、齿轮厂以及轮胎厂等各类相关企业配合共同参与到该项目中。
这些参与配套生产的厂商需要负责的工作都不会十分复杂,至少都在其生产能力范围内。
李大勇预设了几款经典车型,均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一些款式。
例如山区农村普遍适用的四驱爬山王农用车型,还有一款常见于平原地区的大马力拖拉机。
这些车型的优势在于结构精简且功能齐全可靠。
无论什么路况几乎都能适应。
尤其是多功能四驱拖拉机,可以挂接各类农用作业设备。
有了这两种机械设备的协助,李大勇就不用为农场所需的各种劳作环节操心了:从耕种到收割,从供水发电再到运输存储等问题皆可解决。
和张教授及其学术团队的合作进程也很顺畅,那些源自李大勇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前生可是成熟的解决方案,被奉为天才之作为专业做农机装备的张教授团队所赞许不已。
因此,李大勇不得不假扮成张教授的入门弟子。
无关紧要之事,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二姐夫协调成功争取上级领导的认可,并以内阁名义下发文件至相应单位落实试产任务。
整个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实际就是李大勇本人。
只不过所有的对外沟通交流材料都没有他的名字出现。
所有下发各机构的技术图纸和解释说明均由李大勇及张教授等人精心筹备而成。
考虑到身份原因,像张教授团队不适合公开出面,而李大勇由于职衔限制也无法同那些大工厂正常商洽。
一名废品回收站站长,怎么有资格同各个大型企业平等对接呢?
所以李大勇只能依靠上级领导的身份作为掩护幕后推动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实施。
直至新春之后又过两个月左右,一切初步工作才算基本结束。
吴文博的新职位任命随之下达,由首都某区商业系统调往阴山综合农场,担任革委会负责人,负责场内改造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农历三月初时,在废品回收站与几位学者共同调试组装成功五套柴油机。
四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