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劳作结束,胡秋水累得腰酸背痛,拖着步子往村里走。路过溪边时,瞧见几个妇人在洗衣裳,想着家里水缸也该添水了,便打算问问哪儿打水方便。他走上前,清了清嗓子问道:“阿姨,请问哪里可以打水啊?” 几位妇人闻声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大娘率先开口:“娃,你这说的啥哟,听不明白。” 胡秋水这才反应过来,又用刚学的几句蹩脚方言重复了一遍,还连比带划,用手指了指水桶。妇人们这才恍然大悟,笑着给他指了方向:“就在那头,溪边有个破水车,从那儿打水就行。” 胡秋水道了谢,往溪边走去,心里暗叹这方言不通,真是处处受限,看来还得下苦功夫学。回到家,正巧碰上村里的老学究在村口给一群孩子讲学,讲的是《三字经》。胡秋水灵机一动,觉得这是学习方言和文化知识的好机会,厚着脸皮凑了过去,跟着孩子们一起听。老学究摇头晃脑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 胡秋水竖起耳朵,仔细分辨每个字的发音,还拿根树枝在地上跟着写。课后,他鼓起勇气走向老学究:“先生,我好多字词都念不准,您能不能教教我?” 老学究瞧他一脸诚恳,又好学,便点头答应。从日常的问候语,到各种农具、食物的叫法,老学究一一耐心讲解,胡秋水如获至宝,反复念叨着新学的词汇,暗暗期待能早日流利交流。
午后,胡秋水帮母亲在院子里整理杂物,偶然间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模样古怪的器具。那东西像是个放大版的捣药罐,却又有不少奇特的纹路和把手。他好奇地拿起来端详,正琢磨着用途,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