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刘备抚髯点头。
果然孙权非笃守盟誓之辈,其维系孙刘之好,实乃审图存自保之策。
不过,刘备看着诸葛亮谈笑若定的神色,好像一切都在他的筹谋之中,就让刘备有一种无比踏实感觉。
诸葛亮摇着羽扇,继续道:“今江东局危,孙权得以恭敬礼待主公。若江东局安,孙权可是要寻思两边索要好处了。”
刘备问道:“届时,又当如何?”
诸葛亮呵呵一笑:“主公无须多虑,只需借此机抚绥江东百姓。江东若亲主公,方得局安。江东若背主公,则不得局安也!所以,孙权若生背盟之心,乃自毁之道也。”
刘备想到长沙孙绍,不禁恍然。
今此江东之局,竟皆在军师算计之中。
但刘备还有顾虑,就是如何接应庐江败军。
“然庐江之局,今当如何?”
诸葛亮亦胸有成竹:“若雷绪等兵败庐江,以地利之便,必首乞孙权遣师接应。然孙权方避曹锋芒,必不欲遽起战端,届时必请主公出兵相助。如此,则主公尽可名正言顺收纳溃卒,坐收渔人之利。”
“这……”
刘备愕然的看着诸葛亮:“军师,这也在你的算计之中吗?”
诸葛亮呵呵一笑:“非吾谋算江东,乃江东自贻其计耳!”
果然,未出两日,孙权得到庐江求救之信。
孙权深夜召张昭、鲁肃、步骘、虞翻等入议事厅,烛影摇红中展开军报,眉间微蹙:
“雷绪败讯已至,曹军大将张辽于禁已抵江淮,雷绪差使求助我江东。此节该当如何?”
张昭抚须沉吟:“若遣军往救,必触曹操逆鳞;若坐视不理,庐江士民必怨我江东背义。”
步骘亦感慨:“是啊,当下虽奉孙刘联盟,亦不可与曹再生争端。”
“在下倒有一计。”
鲁肃看向孙权,目光如炬:“主公可还记得,刘皇叔尚在柴桑?何不请他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