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迫不及待地说道:“父皇,儿臣觉得这蒸汽技术在军事上也大有用处。可打造蒸汽战车、蒸汽战船,提升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儿臣愿领军,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棣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此事朕自会考量。军事应用不可操之过急,需谨慎研究,确保万无一失。但你这份为国效力之心,朕记下了。”
皇孙朱瞻基眨了眨眼睛,奶声奶气地说道:“爷爷,那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坐蒸汽做的车子去很远的地方玩呀?” 众人听到他天真的话语,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朱棣慈爱地摸了摸朱瞻基的头:“当然可以,等你长大了,这大明的疆土任你驰骋。”
在一片欢声笑语和对未来的憧憬中,第一台改良蒸汽机持续轰鸣运转着,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即将开启的辉煌篇章。朱棣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深知,大明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
这时,一直默默观察的宁王朱权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陛下,蒸汽技术虽好,但大规模推广应用,恐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今懂得此项技术的工匠毕竟是少数,若要普及,人才缺口极大。”
朱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宁王所言有理。礼部与工部需共同商讨,开设专门的学府或工坊培训班,培养更多精通蒸汽技术的人才。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鼓励创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门技术。”
礼部尚书赶忙应道:“陛下圣明,臣等定会遵照旨意,尽快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方案。”
襄王朱瞻墡也站出来发言:“父皇,蒸汽技术推广,各类物资的需求必然大增,尤其是制造蒸汽机所需的钢铁等材料。儿臣担忧,若供应不足,会影响推广进度。”
朱棣点点头,看向户部尚书:“张爱卿,此事你怎么看?”
户部尚书张大人连忙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一方面要加大对矿山的开采力度,合理规划资源分配;另一方面,需鼓励民间参与冶铁等行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提高钢铁等材料的产量。”
朱棣道:“就依你所言。但要注意,开采矿山切不可破坏百姓生计,政策扶持也要公平公正,不可滋生腐败。”
张大人忙不迭称是:“陛下放心,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