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7)页
:“那可说不定!不过以朱熹的学问和威望,就算有同学开小差,估计也会被他的讲学内容吸引回来。
    他主张‘格物致知’,对后世的学术研究方法影响巨大。这一理念源于《礼记·大学》,朱熹将其进一步阐释为通过对事物的探究,穷尽事物之理,从而获得知识和智慧。
    在当时,这种思想打破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鼓励学子们积极思考、探索世界。
    放到现代,对我们的科研、学习仍有重要启示。比如我们做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原理和规律,通过实践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
    历经岁月洗礼的十三梅亭,亭身由坚实的木材搭建而成,亭顶的瓦片排列整齐,每一片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亭边的梅花品种繁多,有红梅、白梅、绿萼梅等,每至花期,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绿的如翠玉,花瓣层层叠叠,娇艳欲滴,微风拂过,暗香浮动,令人陶醉。
    陈瑞轻轻嗅着空气中的梅香,说道:“要是冬天来,就能看到梅花盛开的盛景了,那时候肯定更美。”
    幽默调侃风:罗辰嘴角上扬,脸上挂着藏不住的期待,胳膊肘轻轻捣了捣陈瑞,笑嘻嘻地说:“老陈,下次冬天咱可一定得杀回来!
    …
    往这梅亭里一坐,赏着梅花,品着香茗,那小日子,简直赛过活神仙,妥妥的‘养生局’安排上。话说古人对梅花那是真爱,什么‘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梅花在他们那儿,就是高洁品质的‘代言人’,妥妥的‘精神偶像’。”
    …
    陈瑞接话道,眼神中闪烁着对文化知识的热爱与钻研,抬手轻轻点向梅花 :“没错,从魏晋时期开始,文人就爱借梅花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志向,这梅花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了。
    在宋代,社会崇文,文人的审美和价值观对社会影响深远。当时流行的‘梅花妆’,相传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含章殿屋檐下休息时,一朵梅花落在她额头,留下的花瓣印记洗不掉,反而显得更加娇俏,引得宫女们纷纷效仿。
    这小小的梅花妆,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文人审美情趣的传播 。如今,梅花依然是高洁、坚韧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
第(4/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三子非亲生,重生后报复一下咋啦熢火之下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道界天下综影视之反派也是要过日子的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方羽唐小柔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混沌塔海岛军嫂美又飒,高冷少校领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