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之前的炮灰,这些穆斯林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而且身着锁子甲;不仅如此,他们还具有巨大的人数优势,不同于被动作战的炮灰,这些士兵可以全部投入作战。
战局变得更加危险了,苏丹的第二批部队休息充分,守城的士兵不得不忽此忽彼地抗击入侵者,从多个方向击退敌军。
即使如此,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依然牢靠,不管在什么方向,攻城部队都没能得手。
第一波和第二波都被击退了,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死掉的士兵多到“要用四十艘大船装载”。
对此,苏丹仍留有后手,他启用了自己最后的后备部队、奥斯曼帝国的精锐卫队——近卫军。
第三批士兵则是耶尼切里军团,是决定战局走向的精锐,苏丹在他们后面就位。
这些精选的年轻士兵是当时欧洲公认最优秀的战士,一声呐喊后,一万两千名精锐士兵朝着精疲力尽的敌人猛冲而去。
是时候了,君士坦丁堡内钟声齐鸣,皇帝在召唤最后一批还有战斗力的人去守城,把水兵调来!把水兵调来!因为真正的决定性的战斗展开了!
日出时分,有三百名土耳其人在炮火的掩护下第一次进入城墙,但是都被守军杀死。
负责扛旗的的土军战士身负重伤,但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与此同时,英勇的热那亚将领吉乌斯蒂尼安妮身负重伤,被送到了船上,随后死在了那里,他的阵亡使守军的斗志发生动摇。
与此同时,守城将领奎斯提尼受伤,他试图退出阵地,君士坦丁十一拦阻不成,为了稳住军心,也是为了阻止土耳其精锐的进攻,皇帝亲自率领部队作战,阻止了土耳其人的突破,攻城的云梯又一次被推下墙头。
无论是哪一方,都是十足果断,呼吸之间,东王庭似乎得救了,用巨大的苦难战胜了最野蛮的进攻。
如此看来,东王庭似乎胜利了,苏丹的第三波进攻也被阻挡。
就在这时,奇迹,或者说,巨大牺牲换来的神迹,发生了。
出现了人所未料的情况。
几个脱战的近卫军通过外墙缺口侵入了距离主战场一段距离的地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