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此以往,寇准终于把这伙人给惹毛了,有人以寇准利用职权胡乱任命官员从而收买人心为由把他给告了。这个事要上纲上线的话就足以让寇准倒血霉,因为他这是在与皇权争利,是乱臣贼子之所为。如果还是之前,如果赵恒还没有被王钦若所“蛊惑”,那么赵恒未必会对此作何反应,可而今已是今非昔比。
面对御史不断地对寇准发起的弹劾浪潮,赵恒最后终于一道诏令发下: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平章事寇准即日起罢为刑部尚书并出知陕州。
就这样,寇准失去了相位,而且还被赶出了京城。参考以往以及今后的事例,宰相被罢职并同时被赶出京城去外地出任知州,这已经是极其严厉的处罚了。以往诸如李昉和吕蒙正被罢相时也只是丢了相位而已,但却未被赶到外地去做官。这就足以说明寇准此次被人打得有多惨了,赵恒对他的行为几乎是达到了暴怒的程度。
我这里真的不想用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形容此时的寇准,但这一切完全就是他咎由自取。他不懂如何收敛自己,一切都以自己的心性和喜恶来做事和做人,可你寇准显然是忘了,你终究是臣子而非君王。这样的错误寇准还会再犯,甚至于他根本就从来没在这方面自省过,而当他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却给他招来了一个比王钦若更狠、心机更深的敌人,而就是这个人导致他晚年凄凉最终客死异乡,此人便是宋朝此时的三司使、未来的一代权相——丁谓。
我们之所以说寇准在这方面不自知也是有根据的,在他被贬到陕州去做官的时候,他的好友、益州知州张咏被调回京城任职,路过陕州的时候张咏曾特意去看望过寇准。张咏告别当日,寇准将其送至郊外仍不肯回城。
寇准说道:“今日一别,也不知你我何时才能再见,你就没有什么临别赠言要给我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