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细雨过后,太后寝宫。
周皇后正在为朱聿键的皇后讲解女主中馈之道。
\"治家如治国,\"周皇后语重心长,\"要让两宫上下和睦,才能让朝廷安定。\"
年轻的皇后认真聆听:\"儿媳受教。难怪李先生说,后宫之治也是国政根基。\"
这天,朱聿键突然发起高烧。
\"快请太医!\"宫人们慌作一团。
消息传到崇祯帝耳中,老帝王立即放下手中奏章,亲自前往探视。
\"叔父不必担心,\"朱聿键强撑着说,\"只是小恙。\"
\"你现在是一国之君,\"崇祯帝语带哽咽,\"身体是根本啊。\"
李修然见状,意味深长地说:\"陛下对聿键的关心,哪里像君臣,分明是父子。\"
崇祯帝愣了一下,眼中泛起泪光:\"是啊这些年,朕早已把他当亲生儿子。\"
朱聿键也动容了:\"叔父对我恩重如山,儿臣没齿难忘。\"
病愈后,朱聿键提出一个建议:
\"何不将两宫之好写入制度,让后世也能延续这份情谊?\"
李修然欣然赞同:\"可以设立"两宫家礼",将君臣之礼与父子之情结合起来。\"
崇祯帝补充:\"还要强调教育传承,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京城里渐渐流传着两宫和睦的故事。
\"听说太上皇对陛下,简直视如己出。\"
\"可不是,陛下也对太上皇极尽孝道。\"
\"这才是真正的君臣之道啊!\"
茶馆里,百姓们津津乐道。
这年冬天,朱聿键在御制文中写道:
\"蒙叔父提携,如沐春风。君臣之义,早已升华为父子之情。此情此义,愿世代相传。\"
崇祯帝也在私札中感慨:
\"看着聿键日渐成长,朕心甚慰。与其争权夺利,不如倾心相授。这大概就是天意要给朕的启示。\"
李修然主持编撰的《两宫典制》中这样写道:
\"君臣一体,情同父子。此乃国之根本,祚之所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