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赞同:\"好!这样可以给后人借鉴。\"
朱聿键补充:\"也可以防止将来有人破坏这个好制度。\"
京城茶楼里,说书人正在讲述这次军事危机的处理。
\"你们说,为什么南明能够中兴?\"说书人问听众。
\"因为君臣同心啊!\"台下有人答道。
\"对!不像当年景泰帝和英宗那样\"说书人话未说完,已有听众心领神会。
这天夜里,李修然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得见两位帝王如此默契,不禁想起当年土木堡之后的兄弟相残。历史给了我们警示,而聪明人会从中吸取教训。看来,这就是历史最大的意义。\"
崇祯帝也在私札中感慨:
\"与其独断专行,不如博采众议。与其疑心生暗,不如坦诚相见。朕今日才真正明白了为君之道。\"
朱聿键则在御制诗中写道:
\"君臣一心天下安,古鉴今昭启新篇。\"
这次成功的合作,让双重朝议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不久后,南明朝廷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 设立君臣联席会议
- 建立决策咨询机制
- 完善监督制衡体系
正如李修然所说:\"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南明的两位帝王用实际行动证明,历史的教训是可以转化为进步的动力的。\"
春日清晨,御花园里。
崇祯帝正在教朱聿键修剪梅花。
\"修枝要看枝干走向,\"老帝王耐心指导,\"就像治国要顺应民心。\"
\"叔父这个比喻真是精妙,\"朱聿键若有所思,\"难怪李先生说,园艺也是帝王学问。\"
李修然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想起当年土木堡后的兄弟相残,不禁感慨万千。
午后,两宫举行了一次特别的读书会。
\"这段《贞观政要》,您觉得如何理解?\"朱聿键虚心请教。
崇祯帝沉思片刻:\"当年朕读到此处,总觉得是空谈。现在才明白,太宗能成就贞观之治,就在于善用魏征这样的谏臣。\"
李修然适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