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键正要下令调兵,忽然想起李修然定下的规矩:军国大事须与太上皇共议。
\"传令太上朝议事。\"他当即宣布暂停早朝。
片刻后,太上皇寝宫的议事厅内。
\"根据细作回报,敌军主力约八万,\"朱聿键展示军报,\"请太上皇示下。\"
崇祯帝仔细研究地图:\"这个时节发动进攻,必有蹊跷。\"
李修然在一旁补充:\"确实可疑。去年此时也有类似动向,最后证明是虚张声势。\"
\"臣以为,\"一位将领建议,\"当立即调集淮军迎敌。\"
\"不可,\"崇祯帝和朱聿键异口同声道。两人相视一笑。
\"淮军是我们的主力,\"崇祯帝解释,\"不能轻易调动。\"
朱聿键接上:\"不如派轻骑侦查,同时布置水师,切断他们的粮道。\"
李修然暗暗点头:这种君臣默契,正是他期待的。
几天后,探报传来:清军果然是虚晃一枪,真正的目标是江北的粮仓。
\"多亏太上皇和陛下都没上当,\"众臣赞叹,\"否则主力一调,粮仓就危险了。\"
崇祯帝谦逊道:\"这是聿键指挥得当。\"
朱聿键则说:\"全赖太上皇经验丰富。\"
危机解除后,两宫举行家宴。
觥筹交错间,崇祯帝感叹:\"记得当年在北京,朕每次决策都是孤立无援。若早有这样的商议制度\"
朱聿键认真道:\"叔父的教训就是我们最好的借鉴。\"
李修然适时提醒:\"所以说,制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能让决策更周密,也能让君臣更亲近。\"
次成功化解军事威胁,在朝野引起很大反响。
\"你们发现没有,\"吏部侍郎对同僚说,\"自从实行双重朝议,朝廷的决策明显稳妥多了。\"
\"是啊,\"兵部尚书附和,\"太上皇的经验加上新君的魄力,配合得天衣无缝。\"
李修然又提出了完善建议:
\"不如将双重朝议的经验总结成制度,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