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文明博物馆的“电影纪元”展厅,最受欢迎的互动装置是“星轨编织机”。访客只需戴上脑机接口,就能用自己的记忆片段与桑氏姐妹的经典镜头生成专属短片。有人用奶奶的剪纸手艺与《雨林星轨》的萤火虫画面结合,有人将自己的求婚现场与敦煌的星空重叠,最动人的作品来自一位盲人画家,他用声波传感器“看”到的星芒,与桑疏晚在《月壤信笺》中设计的量子光效完美共振。
反物质能源时代的影评人却提出质疑:当人类可以直接通过神经芯片体验任何情感,传统电影是否已死?这个问题在桑疏晚的虚拟影像中得到回应。她“走”出全息投影,指尖抚过展柜里的老胶片:“1907年,我的曾祖父不知道什么是量子计算,他只知道风沙会模糊镜头,却模糊不了想记录美的心。现在的你们,或许能用算法生成星辰,但永远复制不了——”她忽然转身,目光穿过展厅落地窗,投向真实的夜空,“某个深夜,你为某句台词流泪时,睫毛上颤动的那滴独一无二的泪。”(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