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月有余的充足准备,众人纷纷前往皇宫,参与三年一度科举最高,也是最终的测验——殿试。
在殿试开始之前,皇帝单独召见了建王和此次恩科的主试汤思退。汤思退也很清楚,皇帝的召见,必是为了许仕林,故而也特地准备了一番。
“老臣汤思退,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汤思退俯身跪地,恭敬地给皇帝行礼。
皇帝气定神闲,见汤思退前来缓缓放下手中笔墨道:“平身,上前来。”
汤思退丝毫不敢怠慢,小步上前,皇帝随即询问道:“先前朕命你将许仕林置于榜单末尾,他可有轻颓之意?”
汤思退思忖片刻后,作揖道:“回禀陛下,一月之前,许仕林得知名落孙山后,确有轻颓之感,在一家酒肆中,醉生梦死,然却遇店匪,老臣担心其安危,故而未经陛下允许,私自通晓其家人营救,请陛下恕罪。”
皇帝闻言不禁一怔,随即平复下来道:“相国老臣谋国,善莫大于此,眼下许仕林如何?”
汤思退从怀中取出近一月以来,监视仕林的各种证据及期间仕林所着文章道:“老臣一月以来,派人日夜监视许仕林,其人自青云观休整归来之后,便日夜与同年挚友相聚于会馆相聚,讨论时事,着文章十数篇,老臣已命人誊抄,谨呈陛下御览。”说罢,汤思退将仕林所着文章双手恭敬递给皇帝。
皇帝缓缓接过后,细细浏览,期间频频点头,啧啧称赞,片刻后,皇帝放下文章道:“妙!妙啊!此子年方二十,便已崭露头角,初露锋芒,乃我大宋之福。”随即将文章也递给了建王查阅,“昚儿,你也看看。”
建王小心接过一沓文章后,也仔细翻阅了起来,而后作揖道:“仕林果然才资卓越,学贯古今,不偏不倚,儿臣甚为钦佩。”
皇帝捋了捋胡须说道:“你将来为政,要对此人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