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呈上:“舅舅我写一份科举改制之策,您看看行不行。”
李云轩接过奏折,翻开细看,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叶明的奏折里,赫然列着三条核心改革——
第一条:糊名誊录制
“科举阅卷,考官可凭字迹、文风辨认考生身份,世家子弟往往提前与考官通气,甚至贿赂阅卷官。”
叶明沉声道,“若推行‘糊名誊录’,考生姓名、籍贯一律密封,答卷由专人誊抄后再送考官评阅,可杜绝九成舞弊。”
李云轩指尖轻叩奏折,若有所思:“此法前朝曾有试行,但阻力极大。”
“正因如此,才需舅舅钦定。”叶明抬眼,目光灼灼,“世家不愿失去特权,必会反对。但若舅舅现在亲自下旨,谁敢不从?”
第二条:策论务实化
“如今科举文章,多追求辞藻华丽,却无实际治国之策。”叶明继续道,“我建议今年的策论题目,直接以边防、盐政、赋税为题,要求考生提出具体对策,而非空谈圣贤之言。”
李云轩眼中精光一闪:“你倒是和朕想到一处去了。”
叶明微微一笑:“舅舅,我只是觉得,朝廷需要的不是只会吟诗作对的才子,而是能办实事的人才。”
第三条:增设武举与算科
“大庆以武立国,但如今武将多出自勋贵世家,寒门武者难有晋升之途。”叶明声音沉稳,“所以我建议恢复武举,选拔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将领。此外,可增设算科,专精钱粮、水利、工械之学,为国库、工部储备实干之才。”
李云轩合上奏折,深深看了叶明一眼:“这些条陈,条条切中时弊,绝非一时能想出来的。你……从何处得来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