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叶公子相救。”他深深一揖。
叶明摆摆手问道:“你跟我说说《变法通议》是什么书?”
林墨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是十年前一位隐士所着,书中主张改革科举、整顿吏治、强兵富民。后来被朝廷列为禁书,但私底下一直在流传。”
叶明若有所思。看来这大庆朝也不是没有明白人。
“你为何要读这种书?”
林墨苦笑:“不瞒公子,我出身寒门,苦读十年,好不容易中了举人。但来到京城才发现,若无门路,即便才高八斗,也难有出头之日。”
他眼中闪过一丝愤懑,“那些世家子弟,早已知晓考题方向,甚至有人提前备好了文章。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如何比得过?”
叶明心中一动。科举舞弊,古今皆然。
“你叫什么名字?”
“林墨,字子砚,湖广人士。”
叶明点点头:“林墨,你若真想出人头地,不妨听我一言。”
“公子请讲。”
“今年的策论题目,必与边防、盐政、赋税三者有关。”叶明说道,“你若信我,就往这方面准备。”
林墨瞪大了眼睛:“公子如何得知?”
叶明笑而不答。他当然知道——因为太子前几天刚透露,他舅舅对今年科考有过指示,要选拔“通实务”的人才。
再加上最近边关吃紧,盐引改制初见成效,这些必然成为考题重点。
“记住,文章要言之有物,少些华丽辞藻,多些实际对策。”叶明拍了拍林墨的肩膀,“若你能高中,我或许能给你个机会。”
林墨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多谢公子指点!若能得偿所愿,必效犬马之劳!”
叶明笑了笑,转身离去。
皇宫·御书房
檀香袅袅,李云轩坐在御案后,手中朱笔悬而未落,目光沉沉地看着站在下方的叶明。
“你今日进宫,就为了说这些?”皇帝的声音不疾不徐,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威压。
叶明躬身行礼,神色恭敬却不卑不亢:“舅舅,科举乃国家取士之本,如今世家把控朝堂,寒门难有出头之日。若不加以改革,恐怕朝堂上下,尽是尸位素餐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