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国听后,也满心疑惑,实在想不通石窟里的人到山里究竟有什么目的。
他从未听闻这山里有古墓,也觉得不像是打猎采药之人的所为,他更倾向于认为是在外面惹了祸事,躲进山里的逃犯。
这和宋阳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都觉得,最好别和这些人有任何接触,免得无端生事。
分食完火烧馍,宋阳依旧挑着黑麂和麝香猫,剩下的小半头大野猪和那头黄毛野猪,则由宋建国和宋军分别装在背篓里,背着往家走。
宋建国之前已经背过一只黄毛野猪回去,还叫上宋军背了第二趟,这次三人一同回去,带的猎物一趟比一趟多。
路过石河子村的大村子时,引得众人羡慕不已,大家见到宋阳就是一阵夸赞。
不知不觉间,宋阳都没刻意宣扬,村里人却早已把他视作村里最厉害的猎人。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在宋阳开始打猎之前,石河子村主要是张应全他们几个打猎,但他们的水平大多也就是隔三岔五抓只野兔、打只野鸡。
一个冬天,他们能猎到一两头野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遇到野猪、果子狸和豹子这类猛兽,绝大多数人躲都来不及,更别说去捕杀,大家都清楚这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所以更多人选择安分守己。
有路人看到后,既羡慕又眼馋,便开口询问要不要帮忙,言下之意是想分点肉回家尝尝。
对此,宋阳倒也大方,两头黄毛野猪、一头大野猪,数量不少,打理起来也麻烦。
要知道,就算杀两头年猪,七八个男人也得忙活一上午。
询问的几人兴高采烈地回家拿了刀具,跟着他们三人一同前往盘龙湾。
猎物被放在院子前的雪地上,大家现挖了个土灶,架上宋军从家里搬来的大铁锅烧水,给两只黄毛野猪和那只黑麂脱毛。
至于那头大野猪,皮又硬毛又难打理,直接动手剥皮,然后用砍刀进行分解。
最后留下的,是那一对猪耳朵,这东西清洗干净后,用卤料卤制,里面全是脆骨,吃起来嚼劲十足,是绝佳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