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陈凡的弘毅塾。
只要是在淮州府做官,不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一个是淮州卫指挥同知的儿子,一个是泰州千户所千户家的公子。
两家最近还……
让谁来答都会被人家认为是“站队”?
不过……
陆为宽是文官,文官自然有文官的“滑头”。
“来,对,就那个手伸出很高的小子,嗯,就是你!”
陆为宽装模作样,指着陈学礼道:“你说说,什么叫举手?为什么举手的就能回答?不举手就……”
“不举手就不算数!”陈学礼昂着45°的脑袋,斜撇向身边的朱绶。
“哼!”朱绶一挥袖子,转过头去。
陆为宽点了点头:“对,你说说,为什么不举手就不算数?这是你们塾堂的规矩吗?”
陈学礼挺着胸脯,昂首道:“这是我们陈夫子给弘毅塾定下的规矩,课上每有提问,塾堂的学童想要回答都要举手。”
“先举手的才有回答的资格。”
旁边的高同知好奇问道:“这有什么说法吗?”
“夫子说了,这有几点好处,其一,维持课堂秩序与效率,避免多人同时发言的混乱!”
嗯?
高同知和陆为宽看向对方,不自觉点了点头。
就连郑副判也点头道:“有些道理。”
“其二,夫子说,这可以培养我们的规则意识和乑化能力。(乑,音盈)”
其实这句话用另一个时空中的现代汉语说,就是“培养我们的规则意识和社会化能力。”
“社会”这个词,属于白话词语,最早出现是由日本人组词后,后又传回中华。
其实社会这个词语在古代,华夏汉语中有专门的字来表达,即——“乑”。
听到陈学礼的话后,在堂上安坐的三位盐官此时都坐直了身子。
而台下的一众书院夫子,原本将这件事当笑话看的,听到这话也渐渐正色起来。
陆为宽抚须道:“确实,举手这种看似怪异的行为,运用到课堂中,可以让学童了解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