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反驳远远没有结束:“江河从不止步于某处漩涡,蝉蛹也不会永远困在茧内,若真要用古人作比,我宁愿做勾践的蓼薪、苏洵的晚读。”
用动态发展的视角替代静态的评判,重塑比喻体系,你郑副判会类比,那我陈凡更擅长啊。
“咦?”这下,就连一直隔岸观火的高同知看着陈凡都惊讶出声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没有。
“说来惭愧,我一个小小童生,连当仲永的资格都没有啊!”
“记得当年在扬州,有盐商子弟塾堂,学童背不出《盐铁论》被先生打手心,不过却意外练出了双手同时打算盘的本事,怎么,郑副判您要看账册吗?”
“哈哈哈哈!”这次,高同知、陆为宽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反驳一个人,也是需要有逻辑的。
陈凡的三次反驳,首先第一条逻辑,挑出对方预设的叙事框架。
第二条,用历史细节、专业术语重构话语权。
第三条,保持语态松弛,避免陷入自证陷阱。
对应三条分别是结构典故,反客为主;类比升华,跳出框架;最后再来个“以退为进,暗设机锋”。
一套组合拳下来,刚刚还在咄咄逼人的郑副判早已哑口无言。
倒是给作为东道的陆为宽挽回了不少脸面。
郑副判见状,只能拂袖转身挽尊:“巧言令色!”
陆为宽却不管那许多,经过此事,他更加欣赏陈凡了。
于是当着郑副判、胡芳的面,亲自挽着陈凡的手道:“大家都别站着了,快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