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这么快,这怎么和别人做官不一样啊。”
“还是重要官职,监察御史可不得了。”
韩愈\/刘禹锡:出场费给一下
【只是韩愈很快就因为炮轰京兆尹李实隐瞒关中旱情,而被贬到连州阳山县去了。柳宗元和刘禹锡也逐渐认识到,此时大唐经历安史之乱,已经失血过多,李氏皇族正在失去对唐帝国的掌控,宦官、藩镇、权臣,三方博弈还在不断削弱大唐的国力。平步青云,年少有为的柳宗元,自然也有挽狂澜于既倒的理想,于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加入到了革新派王叔文的政治集团中,而王叔文更是太子李诵的侍读。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也就是唐顺宗。王淑文包括柳宗元,刘禹锡都受到了提拔重用,柳宗元升任礼部员外郎,他成为了实权人物,参与到了王叔文主持的永贞革新中去。革新派抑制藩镇,罢黜五坊宦官、整顿税收,并且计划收回宦官和藩镇的兵权。】
李治皱眉,这后面的唐朝真是到头了,不处置隐瞒旱情的人,去贬韩愈,朝堂内外也整不好,这个唐德宗干什么吃的。哦,忘了,这个李适不是向吐蕃借兵平叛的吗,那也不奇怪了。
李世民选择性耳聋,这几个人不错,还能干出一些实事。
【在皇帝的支持和大量能臣干吏的力挽狂澜之下,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宦官和藩镇内外勾结,直接让唐顺宗歇了菜,被迫成为太上皇,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李纯。李纯也就是唐宪宗,继位后第一件事情,当然是清洗顺宗皇帝的近臣亲信,永贞革新也仅仅持续了180天就结束了。当然唐宪宗其实算是中晚唐时期有作为的君主了,他开创了元和中兴,后来他搞的那一套,基本也就是延续了永贞革新,所以柳宗元他们的政策和理想本没有错,只可惜跟错了人。
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八人被贬到各地当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的青云路从此断裂,但往往伟大的文学都是从贬谪流放开始的,文人不幸文学幸。】
“这才多久就成太上皇了,这个唐顺宗也不行啊。”
“这个唐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