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定南州这边儿山地多,很多百姓把土地都荒废了,而且前一段时间,主要考虑是水源问题,所以就逐渐耽搁了。
现在寇相问起,又有能力改变这些,李平安便准备陪他聊一聊。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平安也算是个读书人,怎么会不去研究呢。莫说是平安,便是其他的读书人,大抵也是看过一些农书的。”李平安回答道。
“那你可有什么结果?”寇相追问道。
“这个”李平安犹豫了一下,说道,“小子的想法一项比较异想天开,比较激进,乃属于离经叛道之言,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
寇相绝对称得上心思灵巧,听李平安这么一说,就知道他十有八九又要发表什么队朝廷不满的言论。
但是农事对于大康来说,太过于重要。
重要到即便是李平安说了对朝廷不尊重的话,他也想听一听的地步。
想到此处,寇相将身边儿的护卫全都赶了出去,就连李福都让他去外面候着。
屋内只剩下,李平安、寇相、尉迟常、李云、李纯几人。
“平安,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了,你想说什么,只管畅所欲言,那怕你骂当今圣上是昏君,骂老夫是迂腐愚蠢之辈,也无碍。”
寇相说完,不顾老迈的身躯,也不去想自己与李平安身份的差距,对着李平安行礼,“忘李刺史,能够以天下为重,合盘相告。”
“平安贤弟,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罢。寇相与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相公不一样,他真的是想给大康留下些什么。”尉迟常鼓励道,“而且你现在也是一州之地的刺史,可以谈论国事了。”
说着,尉迟常担心李平安畏惧皇权,先打了个样,“寇爷爷,说实话,陛下就是个实打实的昏君,先不说这在荒年,一直加税,欺负老百姓,就单说我剿灭洞庭湖的反叛,竟然断绝我的军粮补给,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好即便是,朝廷的粮饷不够,我尉迟常自筹总可以了吧?你又找了一堆废物,来跟着凑热闹做什么?”
“不知道那些废物养尊处优,没有本事么?难道搞制衡,等到胜券在握再搞不行吗?党政就那么重要吗?”
“本来,洞庭湖的战事,都快要结束了。可他们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