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华夏人的传统,重要的事情要么开头就说,要么就留在后面。
    在一些影响力比较小的诸子百家登场之后,时间已经拿到了下午,在草草的用过了午膳之后,终于轮到了重量级的诸子百家粉墨登场。
    首先登场的是小圣贤庄的儒家掌门人伏念,没错正是齐鲁三杰之首伏念亲自出场,毕竟这个机会对于儒家来说太过于重要,想当年他们的祖师爷孔子都没办法进入秦国,他们不得不慎重,于是派出重要的人选。
    伏念的礼节做的很到位,上台之后先向周围施了一个儒家的礼节,然后才开口讲述他们的政治观点。
    “公子扶苏,诸位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同仁们:
    吾乃小圣贤庄掌门人伏念。
    今时今日,吾欲向诸君详尽阐述我儒家对于治国理政的一番深刻见解。
    治国之道,重中之重乃仁德也。
    恰如古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倘若当政者能够心怀仁德,以身作则,成为万民之表率,百姓必然会如众星拱辰一般,发自肺腑地真心拥戴。
    遥想古之圣王,尧、舜、禹,皆凭借仁德治理天下,他们对百姓关怀备至,忧百姓之所忧,乐百姓之所乐,正因如此,方能使得天下归心,四海升平,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且观如今之大秦,历经烽火硝烟,一统六国,百姓内心极度渴望的乃是安定祥和的生活。
    值此之际,大力推行仁政,实乃当务之急。应当着力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使他们能够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想当年,梁惠王曾向孟子询问何以利吾国,孟子答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倘若一味地盲目追求利益,而全然不顾百姓的生死存亡,必然会致使民不聊生,国家的根基亦将随之动摇,大厦将倾。
    再者,重视民生,此乃治国之根本基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乃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唯有让他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方可促使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譬如,齐国曾推行“均田制”,使得百姓皆有田可耕,衣食皆有切实保障,国家也由此走向富强之路。
    如今大秦幅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刚刚下山,发现自己多了个宝贝女儿要换肾帝少小妻又闯祸了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铁雪云烟逼她替嫁?福运全被真千金带走啦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妖怪茶话会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穿到修仙世界:遇到骗子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