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店小二的模样,与他往日所见的酒肆跑堂判若云泥。
寻常酒楼的伙计,多是身着粗布短衫,一望便知身份卑微。
而此处的店小二却衣着考究,一身剪裁合体的青色劲装,布料虽朴素,却熨烫得平整如新,干净得近乎不染纤尘。
若非他主动上前搭话,老朱几乎要误以为这是哪家豪门的公子,褪去了繁复的外袍,换上轻便装束在此游历。
店小二言辞谦恭,腰身微弯,双手奉上一份装帧精美的物件。
老朱接过一看,不由微怔。
这是一本以细腻皮革包裹的册子,触手温润,边缘还镶着雅致的丝线,宛如宫中珍藏的古籍。
他翻开一看,方知这竟是一份菜谱,制作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每页上不仅列有菜肴的名称,还绘有彩色图画,笔触细腻,菜品形态跃然纸上,色泽鲜艳,令人垂涎。
菜谱之物,早在唐宋年间便初现雏形。
宋时,一些酒肆会在墙壁上书写菜名,供宾客点选。
然而,更多的酒楼仍沿袭旧俗,由店小二口述菜品,客人再作选择。
毕竟,大多数酒楼的菜肴种类有限,客人能点也就那些,小二稍稍做些解释,也就够了。
至于如此奢华的菜谱,仿若孤本珍籍,装帧之精美远远胜过寻常书籍,老朱平生还是首次得见。
饶是他也称得上见多识广,此刻也不免心生一丝新奇,便如一个初入繁华京城的乡下人,乍见城市里花团锦簇的盛景。
不对!
老朱心头一震,暗自警醒。
咱乃大明开国之君,堂堂太祖皇帝,怎能因区区一本菜谱便乱了方寸?
更不可让这店小二瞧出破绽,以为咱未曾见过世面?
想到此处,老朱面上镇定如常,手里不动声色地翻阅起菜谱来。
细看之下,他方才留意到,每道菜肴的名称旁,皆清晰标注着价格。
老朱翻阅菜谱,目光扫过那一行行工整的字迹,却骤然惊住了。
“三两银子一碗红烧肉?”
他低声惊呼,语气中透着难以置信。
“一条清蒸鲈鱼,竟要五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