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允熥听完这番慷慨激昂的汇报,却未见一丝动容。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深邃如渊,似在心中默默盘算着什么。
片刻后,朱允熥眉峰微微一扬,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就只有这么点吗?”
如今的大明,人口约摸有六七千万左右,四千万斤的年产量听似惊人,可细算下来,人均不过半斤有余,连一斤都不到。
这点钢铁,在朱允熥眼中,显然远远不足以支撑他心中的宏图大业。
当然,除了大明钢铁集团,民间还有不少私营炼铁作坊,地方官府也掌管着一些小型炉厂。
自从《科学》期刊问世以来,新颖的炼铁技术如春风化雨,悄然渗透到这些地方。
虽说与大明钢铁集团的规模与精湛技艺相比仍有天壤之别,但相较于旧日的光景,这些作坊的进步亦是可圈可点。
产量稳步攀升,零星散布的炉火加起来,粗略估算也能贡献个几百万斤的钢铁。
朱允熥的话音一落,周围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陪同的官员与负责人个个面面相觑,不敢轻易接话。
贾万银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原本满心期待,以为陛下会赞赏他的努力,毕竟如此显著的产量增长,在他看来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朱允熥的反应却如一盆冷水泼下,浇灭了他心中的那团炽热火焰。
他不禁感到一阵委屈涌上心头。
四千万斤的钢铁产量,真的算少吗?
这数字背后,是无数匠人夜以继日的辛劳,是他殚精竭虑的筹谋啊!
可面对皇帝那平静中透着威严的神情,他纵有千言万语,也不敢轻易出口,只得垂下头,嘴唇微动,以几不可闻的低语嘀咕道:“陛下,这已然不少了……”
他的声音细若蚊鸣,淹没在码头边江风的呼啸中,朱允熥并未听见。
然而,朱允熥的目光何等锐利,仅凭贾万银那低垂的眉眼和微动的嘴角,便已洞悉了他心中的不甘与困惑。
朱允熥并未急着责备,而是缓缓抬起手,指着江面上那艘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船,道:“你瞧那艘船,船身通体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