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工匠与脚夫在码头间奔忙,肩挑背负,卸下沉甸甸的货物,又装上新的辎重,汗水滴落,吆喝声此起彼伏,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盛景。
放眼望去,一艘与众不同的船只赫然入目。
它高耸的烟囱喷吐着滚滚青烟,宛如巨兽吐息,航行中劈波斩浪,速度远超周遭的风帆船,气势夺人。
这便是大明新生的骄傲——蒸汽机船。
如今,大明的造船厂已成功打造出四艘这样的巨舰,正式下水,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更多的蒸汽船正在匠人们的巧手下孕育成型,或在图纸上精雕细琢,或在船坞中锻造锤炼,蓄势待发。
因其技术尚处初创阶段,诸多缺陷与潜力都需在实战中淬炼,为日后的革新奠定根基。因此,这四艘先驱船被悉心安排,航行于金陵至申城,再南下泉州,沿珠江直抵广州的成熟航道。
这些线路久经商旅考验,既有江河的平缓,又兼海路的汹涌,正适合全面试探新船的能耐,为未来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从金陵到广州,陆路里程约两千六七百里。沿途南岭山脉横亘如屏,峰峦险峻,沟壑纵横。寻常百姓若凭马车或快马出行,需翻越崇山,渡过湍流,跋涉三四十日方能抵达,舟车劳顿,苦不堪言。
近年来,朝廷大兴土木,修筑了多段水泥大道,路况渐佳,时间略有缩减,却依旧受制于天险。
毕竟,那些高耸入云的山脉尚未开凿隧道,旅人仍需绕行攀登,耗费心力。
若舍陆取水,沿海岸线迂回而行,路程增至三千余里,耗时与陆路相差无几,难分伯仲。
当然,若遇朝廷急务,情形便大不相同。
紧急军情传递时,驿马狂奔,昼夜不息,驿站接力,人马轮换,最快十日可将广州的急报送抵金陵,效率已然惊人。
自从水泥路铺就,桥梁架通,交通更为顺畅,这速度更缩短至五至七日,堪称迅捷。
然而,即便是如此风驰电掣的驿传,与蒸汽机船相比,仍如龟兔赛跑,望尘莫及。
眼下,蒸汽船时速可达五六十里,从广州至金陵,不过两日多些时光,便能跨越三千里江山,抵达目的地。
更妙的是,它不似风帆船那般受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