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离胡来喜到山南矿检查还有十几天时间,可吴前进为了体现新班子新面貌,给自己脸上贴金,第二天马上宣布山南矿进入“战时状态”,首要任务便是对矿区环境进行一番“改头换面”。
通往山南矿的主干道因长期运输煤炭,路面坑洼不平,煤灰堆积。为了迎接检查,吴前进紧急组织人员对路面进行修补和清扫,甚至重新铺设了一层崭新的沥青,让道路看起来平坦整洁。
道路两旁,平时随意堆放的杂物也被迅速清理,取而代之的是摆放整齐的绿植。这些绿植大多是临时从别处租借而来,检查结束后便会被拉走。
井口区域更是重点“打造”对象。平时油污斑驳的井口平台,被反复擦拭,直至锃光瓦亮。
井口周围张贴上了大量崭新的安全标语,这些标语制作精美,内容涵盖安全注意事项、生产理念等。
然而,这些标语大多是千篇一律的通用版本,与煤矿实际生产情况结合不紧密,大多是些“安全为天”“警钟长鸣“等这样内容宽泛的标语,显得华而不实。
在职工宿舍区,也呈现出一片“整洁有序”的景象。平时杂乱晾晒的衣物被统一收起,宿舍内的物品摆放按照特定标准进行整理。
但这种整齐往往只是表面功夫,许多职工抱怨说:“为了应付检查,我们把东西都藏起来了,等检查完又得恢复原样,真是折腾人。”
而且,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宿舍楼道内也挂满各种文化展板,展示山南矿的发展历程、职工风采等。
但这些展板由于制作匆忙,绝大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很多照片和事迹还是几年前的,无法反映现在的最新动态。
由于资料检查是这次检查的重要环节,因此安全资料是重点“加工”对象。
本来煤矿的安全记录册本应如实记录日常安全检查情况、隐患排查与整改信息等,但为了迎检,在吴前进的要求下,这些资料被大幅“美化”。
例如,在安全隐患排查记录中,将原本频繁出现的诸如通风系统不畅、设备老化等问题,改成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如警示标识不清晰等。
整改措施也被描述得详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