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主要是裴徽不在,又不能让陈希烈进宫面圣,导致一些关键问题无法在李隆基面前得到充分阐述。
这样一来,元载和严武即使有心操作,也难以发挥作用。
本来,按照大唐选人用官的律令,朝廷选官补阙时,正五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选定后,递交给中书门下进行复议。
而在李林甫当政时期,所谓的中书门下复议,实际上就是李林甫一个人的批准和盖章。
至于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李林甫还需要将名单呈送给宫中,由李隆基过目并下旨恩准。
如今,杨国忠仗着自己的权势,强行兼任吏部尚书一职。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不仅要赶在裴徽回来之前,将众多关键职位都换上自己的亲信,还要借此机会展示他的权威。
尤其是为了超越李林甫当年在右相府立小朝廷议事时的所作所为,杨国忠决定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