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此时一心只想求稳,希望能够先守住潼关,拖垮叛军,然后再考虑如何进行反攻。
因此,李隆基心中暗自思忖,高仙芝这个人虽然勇猛善战,但他驻守潼关之后,恐怕会比陈玄礼一样,甚至更加桀骜不驯,可能会直接率领大军与叛军进行野战。
如此一来,不仅会破坏整个战略布局,还极有可能导致潼关失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隆基决定另选他人来镇守潼关。
当时,杨国忠则在一旁察言观色,深知李隆基的忧虑所在。
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一个看似最为温顺、最具中庸之道,且与自己私交甚笃的人——献于仲通。
李隆基刚才对献于仲通的应对之词以及神色变化进行了仔细观察。
总体而言,李隆基对献于仲通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
在他眼中,献于仲通谦逊有礼、恭谨有加,面对提问时回答得冷静而稳妥,给人一种值得信赖、能够听从命令的感觉。
基于这样的判断,李隆基终于下定决心,不再犹豫不决。
他面色凝重地对献于仲通说道:“献于仲通啊,朕现在任命你为怀化大将军,率领你手下的三万将士即刻启程,前往潼关镇守。”
“你务必要给朕守住潼关,绝不能让叛军的一兵一卒越过潼关,踏入关中半步。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此事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啊!”献于仲通心中暗自思忖着,然而他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依旧是那副恭敬而又激动的神情,仿佛对即将到来的任务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他赌咒发誓般地大声说道:“臣绝不会辜负圣意!”
这声音在宫殿内回荡,显得格外响亮和坚定。
李隆基听着献于仲通如此自信的话语,心中却并未完全释然。
相反,鲜于仲通表现得过于自信,他反而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开始对献于仲通的能力产生了一丝怀疑。
李隆基略一犹豫,最终还是决定再给献于仲通一些鼓励和支持。
他缓缓说道:“旁人都知晓我大唐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名将,但朕却深知献于爱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