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7)页
这种线性的演化过程会一代比一代游得慢;一代比一代的鱼鳍不像鱼鳍,然后慢慢演化成四足,就是类似《娃娃鱼》那样的形态。但到了两栖这一阶段,它跟原来的纯水生已经不是同一物种了,并且还会有生殖隔离。
    尽管这一阶段,形态上已经和曾经的纯水生早已大相径庭。
    然而,人们要是一代一代的溯源,拿着它们成千上万代的化石摆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连在一起能形成一种线性的演化历程,见证着它们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作用,代代累计渐变成各式各样的形态,而它们的形态是越往后越像,越往后越像……它们仿佛在重演着一段漫长的生命演化历程。
    最重要的是,它这个新的物种,必须要有稳定的种群数量,才能进行下一个陆生阶段的转变。
    即使不考虑这些,就算要完全转换成纯陆生,那也不是区区上百代就能完全的事,也是要和水生转两栖一个历程,至少经过数百万年到数千万年的时间,这当中都已经存在过了多少代中间物种了?尤其是转换成灵长类形态的历程,那中间物种只会更多、需要的时间只会更长。
    遗憾的是,人类在探寻物种演化历程的过程中,至今都仍未能找到关于任何物种的线性演化过程中的中间物种的化石证据。尤其是那些即向另一种全新形态过渡的关键阶段的中间物种的化石证据。
    这就像从鱼类演化到人类的历程中,理论上必然存在过无数代介于鱼类和灵长类之间的“四不像”物种,也就是类似于传说中的“人鱼”。用进化论的话来说,就相当于中间物种中的“关键”中间物种。
    当然,这个人鱼可与人们所熟知的童话形象截然不同,不是什么美人鱼。什么上半身是人类,下半身是鱼尾,就只是单纯的灵长类与鱼类的“四不像”。
    它不仅具备鱼类的尾巴轮廓,还融合了近似爬虫的躯体、灵长类的五官、四肢及五指和五趾的雏形。
    尽管科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寻找这些中间物种的化石证据,但至今仍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来填补这一演化的空白历程。
    考虑到物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迁徙,这为溯源一个物种数万代的化石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连这些中间物种中的“关键”中间物种的化石都未能被发现,这确实能让人对现
第(5/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玄幻:我在异世界里感化反派开局侯府嫡子,我要娶女帝死后才知,京圈太子爷在我坟前哭成狗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从监狱走出的狂少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狂龙下山,美女总裁倒追我重生夺凤位,我坐稳帝王心头白月光爹爹开门,系窝呀!替身为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