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驿吏道:“吾观先生力弱,恐难杀敌立功,徒增烦恼!若能文学,事文信侯,口体之奉亦过于常也。”
李斯道:“大夫其经阵列,颇见功也?”
驿吏摆手道:“非也,非也。吾经行伍,死者盈野,而见功者不过数人。吾得全身而归乡邑,亦幸也。”
李斯道:“吾闻武安君甫一出阵,即晋大夫;复战,得为左庶长。岂非因战而成功者乎?”
驿吏道:“天下如武安君者,才几人耶?且论积功至五大夫,能几人耶?战阵之上,存亡在于呼吸之间。如庶等晋不更,斩四首,而身被四创;为敌所杀,亦只须臾之事也!得保首级,天幸之,天幸之!”
李斯道:“感大夫之言,吾必铭之!”
次日登程,驿吏指示道路,表示三十里外即有馆驿;如果错过了,就要再走三十里。建议他按程而行,不要贪图路程,错过宿头。李斯道了谢。
李斯虽然瘦弱,但却是苦出身,而且在庠序里学习过基础武艺,年纪轻轻,行囊也不多,走起路来还是很轻快的。走三十里不过才半日时间,所以可以兼程而行。这样,五百里路程,最多十天就到了。从函谷到咸阳,是秦国最为繁忙的交通干道,每天在道上行车走马的人不少,多数成群结队,像李斯这样独自步行的人不多。而且李斯的装束,一望可知来自关东诸侯,不是秦国本地人,在路上引来不少人侧目。
行了约六七天,一天中午,李斯突然看见大道上一骑飞驰而过,不久,远处传来阵阵鼓声。亭驿里的人纷纷出来,对道上的行人喝道:“净道矣,净道矣!速归,速归!”
道上的行人闻言,慌忙下了道,往附近的乡邑里跑去。李斯来到亭长面前,出示了自己的节符,道:“庶乃诸侯士子,特来投效。敢问何归?”
亭长指着身后道:“汝不见彼处即馆驿耶?速往,迟则斩矣!”
李斯急急忙忙跑到馆驿中,出示了节符。驿吏道:“先生至,乃有三日之食宿,久则自处!”
李斯道:“一仰大夫!”
驿吏给李斯在一间厢房中安排了住处,让一名驿卒带李斯离开。李斯问驿卒道:“猝然净道,何故?”
驿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