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朝的应对与统治危机
面对黄巢起义的迅速发展,唐朝统治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一方面调集各地的军队进行围剿,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招安等手段来分化起义军。然而,这些措施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由于唐朝内部的腐败和矛盾,调集的军队往往存在着兵力分散、指挥不统一等问题,无法对起义军形成有效的打击。而招安政策更是让一些起义军将领心生疑虑,担心接受招安后会受到唐朝的迫害,因此不敢轻易接受。
为了筹集军费,唐朝政府又加重了对百姓的赋税。这使得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们更加苦不堪言,百姓们对唐朝政府的怨恨进一步加深。许多百姓为了逃避赋税和兵役,纷纷加入起义军的队伍,使得起义军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同时,唐朝的统治危机还体现在藩镇割据问题上。各地藩镇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相互攻伐,战乱频繁。他们不仅不听从唐朝中央政府的命令,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起义军,以削弱唐朝的实力。
在经济方面,唐朝的财政状况也日益恶化。长期的战争使得国家的财政支出剧增,而税收却难以增加。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唐朝政府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百姓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唐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黄巢起义的爆发无疑是给唐朝的统治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三、黄巢政权的建立与覆灭
(一)“大齐”政权的施政
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占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黄巢称帝,国号为“齐”。在“大齐”政权建立初期,黄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局势和巩固政权。他打击贪官污吏,将贪官污吏的财产没收,分给贫苦百姓,赢得了百姓们的支持。同时,他还下令释放奴婢,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让百姓们能够安心地从事生产和劳动。此外,黄巢还注重恢复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以提高粮食产量。
然而,“大齐”政权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在战略上,黄巢没有巩固洛阳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