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巢起义的爆发
(一)起义导火索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在濮州(今河南范县)率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指斥唐朝官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此时,黄巢也在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聚众响应。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喜任侠,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且成年后曾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对唐朝的腐朽统治和社会的不公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看到天下百姓深受苦难,王仙芝起义犹如星星之火,便毅然决然地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中,与王仙芝一起举起了反抗唐朝统治的大旗。
当时的社会状况可谓是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许多家庭为了缴纳赋税,不得不变卖家产,甚至卖儿鬻女。而官府的贪污腐败更是让百姓们雪上加霜,各级官员层层盘剥,百姓们的血汗钱被搜刮一空。“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各地藩镇拥兵自重,相互攻伐,战乱频繁。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的情绪日益高涨。黄巢和王仙芝的起义,无疑点燃了百姓们心中的怒火,吸引了大量的流民和贫苦百姓加入起义军。
(二)起义初期的发展
起义初期,黄巢与王仙芝率领起义军转战河南、湖北、江西等地。他们利用唐朝军队腐败无能、反应迟缓的弱点,采取流动作战的策略,避实击虚,迅速扩大了起义军的影响力和控制范围。起义军所到之处,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例如,在攻占一些州县后,起义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