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我一人之功,多亏了河工营的兄弟们日夜辛劳。如今河道已通,后续的转运之事,还望诸位多多协助。”
王拱辰举起酒杯,起身说道。
“徐大人果然有魄力,此事倒是我等小瞧了。来,敬徐大人一杯,预祝一路顺利,为我大周朝开疆拓土!”
众人纷纷举杯,这场风波看似就此平息。
…
宴会结束后,徐子建等人返回住处。
路上,王韶忍不住赞叹。
“徐大人,此番可真是扬眉吐气。那些保守派平日里就爱纸上谈兵,今日总算是见识到大人的真本事了。”
徐子建微微摇头。
“这不过是个开始,黄河河道虽通,但前路依旧艰难。边疆战事吃紧,我们必须尽快赶到西疆。”
“我已经收到密探来报,今年秋天西夏,贼只怕是有异动…”
苏轼拍了拍徐子建的肩膀。
“公明贤弟放心,有你这般用心,定能马到成功。若有需要我苏轼之处,尽管开口。”
徐子建看着苏轼,心中满是感动。
“有子瞻兄这句话,我便安心了。”
第三日,雨过天晴,阳光洒在洛阳城上。
徐子建的船队再次扬帆起航,向着潼关的方向进发。
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一路上,徐子建密切关注着船队的航行情况,与王绍等将领商讨着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当船队行至三门峡附近时,徐子建站在船头,神情专注地望着前方。
只见原本被礁石阻塞的河道如今畅通无阻,河工们在岸边忙碌的身影还历历在目。
“多亏了高尚他们的努力,才让这河道顺利通行。”徐子建低声自语道。
王绍走上前来。
“大人,前方就是潼关了,咱们加快些速度吧。”
徐子建点头,看向一旁的阮小二命令道:
“阮统领传令下去,全速前进。”
随着船帆鼓起,船队如离弦之箭般向着潼关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