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太姒知道他的心事之后,劝他不如外出访贤,好过独坐家中哀叹。
这一天,姬昌带领随从在渭水河一支流磻溪地界打猎。其实出猎,只是为了寻访贤能高士。他走到溪边,忽听有人在唱歌。歌声高朗,声回两岸。
姬昌穿过一丛小树林,却见溪边坐着一位老人,鹤发童颜,手持钓竿,怡然自乐。
姬昌上前施礼问道: “老丈贵姓”那老者连忙起身还礼,说道:“贱民姓姜,名尚,字子牙。”
姬昌便和他攀谈在一起,竟然发现,这老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用兵治国之道,很是精通术法,是个了不起的大才。
姬昌大喜过望,自觉这便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便是说道:“从我祖父太公时起,就盼望能找到一位协助我治理国家的大贤,今天我终于找到了!”说着,他欢喜得放声大笑。两个老者是夜抵足夜谈,佳话流传千古。
第二天,姬昌便把姜尚载回了宫中,与他一起,议论当今天下的形势。
姜尚脱口而出道:“纣王无道,应由贤君取而代之,建立新朝,使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姬昌闻言暗想:,“这不正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吗!?”于是他更加敬重姜尚。
姬昌先封了姜子牙为国师(周国最大的武官) 后来又升他为国相,总管周国军政大事。
由于姬昌的祖父太公盼望姜尚这样的贤人久矣!后来人们便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再后来,人们便简称他为“姜太公”。
姜尚辅佐姬昌,首先整顿国内的政治,全面推行“井田制” 。
所谓“井田制”即由八家共同耕种中间的一百亩公田,收的粮食,作为农业税上交国库。四周那八家自种的私田,收获的农作物归各户私有。
姜子牙又整顿和训练周军。令行禁止,赏罚严明,制造了云梯、软梯等一应攻城掠地器械。周国军队的战斗力迅速增强。
姬昌的裕民政治,使自己的威望日益增高。众诸侯国不但拥戴他做盟主,还一致支持他晋称王号。
姬昌便改称文王,竖起反商灭纣大旗,正式宣布脱离了商朝的属国地位。从此,周与商形成两大敌对势力。开始了封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