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须知《道德经》乃圣人老子,于红尘世道中的经典总结而出,是一部历经世事,解悟沧桑的大哲智慧结晶,不入红尘三千道,难析其中真玄妙!奥义无穷之着。
为此,汉文帝就请教皇宫中那些做学问的人。有些内容,就算是这些有学问的人臣能士解答了出来,但也有内容,他们也无法解答出来。而太传帝师们的解读,自又是别人的道了!怎能全篇尽是帝王之意志!?
汉文帝常思“难道我堂堂正正一大国,竟然没有一个能解读出老子全篇话语的人吗?!这普天之下,那么多有本事、有学问的人,难道都不知道其中真意,究竟在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汉文帝很生气,便是质问身边之人。
皇帝有问,臣工岂敢消极怠慢,很快有个大臣给汉文帝献上一建议道:“陛下,我听说黄河岸边,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大家都叫他河上公,他能够解读《道德经》全篇,陛下不妨派人去请教一下他!”
“河上公?此人是谁?住在哪里?”汉文帝自是追问起来。
那个大臣便是回答道:“陛下,臣听别人说,他就住在黄河岸边,自己盖了一个小小的草庐,常年往往黄焖鸡两岸,靠摆渡为生,所谓河上公,正是由此得名来。他就住在那草庐里面。也有人说,他醉心解读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已经数十年了!还有人说,他其实就是李耳(老子)的化身呢!反正众说不一,而大家都这么说,臣想来,他必然是有些学问的。”
汉文帝闻言说着道“哦!如此,朕自当好好去请教一下,也是无妨。”当即叫人取来纸笔,把自己怎么也读不懂的句子,统统默抄了下来,又让那大臣把这张纸给带着,去到黄河岸边,去找河上公,请教他这些句子所述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大臣作为皇帝的使者,便是骑上快马,奔向黄河边,在两岸上找了许久,才终是在一黄河渡口处,找到了一座不起眼的茅草庐,而里面,果然有一位老者住着。
但见老者,衣着朴素洁净,却是白发苍苍,白须飘飘,一身仙风道骨气质,一看就不是个俗人。
使者身负皇命,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