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6)页
私困弊,中外危惧,伏望特出宸断,授尧佐以他职,别求才杰之士,委而任之,责以实效,一二年间,庶几可济。”
    包拯这次的上疏,更是言之凿凿、情真意切,确实是在替大宋江山着想。如此锲而不舍的三次弹劾,终于引起了宋仁宗的重视,他不得不罢免了张尧佐的三司使职务。
    可是,宋仁宗一边罢免了张尧佐的三司职务,一边却高配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和群牧制置使四使。以此来安抚张尧佐,取悦他的张贵妃。
    唉!谁让这天下是他赵家的呢!有权力就是这么任性!看来只要皇帝的位子在那,他老丈人的位子,还是能保住的嘛!
    嘿嘿!想多了!铁面无私的黑包公闻讯之后,气不打一处来,自己辛辛苦苦好歹把个皇帝的丈人给拉下了马,转脸又给了他个四使的要职!还讲道理,守规矩不!?
    包拯立即再次上疏。于疏中,他对仁宗还是很客气的,毕竟是皇帝嘛!还是要给个面子的!
    包拯首先委婉指出,仁宗超常提拔张尧佐不当,“迹其过不在陛下,在女谒近习及执政大臣也。何以言之?盖女谒近习动伺陛下之所为,知陛下继嗣未立而有所私,莫不潜有趋向而附结之。执政大臣不思规陛下以大义,乃从谀顺指,高官要职,唯恐尧佐不满其意,使陛下有私昵后宫之过也。”
    这里就给仁宗留足了面子,把责任推给了执政大臣。接着包拯才尖锐地斥责“尧佐叨据如此,惭羞不知,真清朝之秽物,白昼之魑魅也。”他把个张尧佐骂得狗血喷头。尔后包拯请求“陛下断以大义,稍割爱情,追寝尧佐过越之恩”,要求仁宗处理张尧佐。
    包拯上疏之后,御史中丞王举正也率奏事百官及御史唐介等人进行“廷诤”,也就是当廷进谏指出仁宗的过失。迫于压力,宋仁宗只好做了让步,削夺了张尧佐的宣徽、景灵二使。
    包拯在任谏官期间,数次上疏弹劾外戚张尧佐“怙恩”,就是说张尧佐借助皇帝的恩泽谋取高位。并指责仁宗“宠私”,就是指仁宗为张贵妃谋私。
    包拯的这些举动,对整肃朝纲、抑制外戚势力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然,宋仁宗也算是从谏如流的皇帝,虽是软棉鼓捣起,最后还是采纳了包拯的部分建议。
第(5/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灵缘剑心剑仙转生帝少小妻又闯祸了大唐腾飞之路重生七零带着亿万物资撩糙汉军官开局,大帝师尊求我争夺序列弟子理想主义消亡史开局长生仙族,我竟是大反派爹爹开门,系窝呀!偏执京少又狠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