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8)页
    石中在太虚静地观想参详《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此一章节中,圣人老子提出,古代善于为道的人,并不是教导民众变得智巧,而是希望他们保持淳朴。
    老子认为,民众之所以难以统御治理,往往是因为智巧机谋过多。因此,想用智巧机谋来治国理政,只会加速一个国家的衰败灭亡。
    而摒弃智巧机谋,回归于自然与淳朴,才是一个家国皇朝的福祉。
    老子强调,深刻理解这两种治国理念的差异,就把握住了治国的真谛,这种治国方式所体现的德行,深不可测,远不可及,它超越了世俗人众的认知,能引领一个国家走向和谐与大顺道途。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本非主张用智巧和心机来治理国家,而是强调回归于民众本质,顺应自然天道。
    这其实也是在启示修者,在红尘世道中,无论是治理家国,亦或是管理组织个人之时,都应更注重于质朴和真诚,而不是过分依赖技巧和策略。
    只有真正做到顺应自然,遵循大道,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这也提醒修者个人,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纯朴和善良,少用那投机取巧之心,方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其中之意是“古时候那些善于施行大道的能人,并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归于纯朴乃至愚钝。
    因为世人之所以难得管理有效,乃是因为人的智慧存在,使人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个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个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能永远记住这个法则,就叫至高无上的恩德。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是多么的奥妙,多么的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的不协调,甚至于大相径庭,然而,唯有如此,方才是通向大顺的道途啊!”
    时空长河中,大东方地界处。有那么一座长长的、窄窄的独木桥。
    这独木桥一端连着天柱峰山腰上的几座小村庄,另一端便是车水马龙的镇
第(1/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萌宝三岁,发家致富全村宠综影视:姑娘你别跑凡人:从魔道开始的天灵根八零大佬绝嗣?好孕娇娇一胎双宝!被逼换亲,我从贫民窟到一品诰命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盗笔:苗疆圣子他病娇又偏执我来四合院带着黑诊所帝少小妻又闯祸了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