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胜谨慎地问道:“不知长史所说的,是夹衣还是皮袄?”
前者就是两层单衣之间,加上丝绵亦或草絮。后者可就是真真正正的大件了。
边景福笃定道:“皮袄。”
徐达胜瞥一眼祝明月的神色,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敝店之前未曾做过皮袄,还得回去摸摸底。”
哪怕有冬衣订单,也得等左御卫这一单交货后再议。
合作顺利达成,双方都是大忙人,也就没有再搞那些酒席推杯换盏的繁文缛节,各自散去。
戚兰娘待徐达胜等人都离开后,方才问祝明月,“左御卫怎么突然问起冬衣的事来了?”
大吴军队的观念之一就是“能省则省”,有良心的主将不至于苛待军士,但少有人会主动为属下着想,更别说发放冬衣这种好事了。
祝明月眼中闪过一丝幽光,手指有节奏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意味深长地说道:“当然是为了应对寒冷的战场环境。”
这年头主将不喝兵血就算有良心了,战场上杀人如麻的主,又有几个是圣母。
刚出了万福鸿,元德寿也在问类似的问题。
边景福压低声音,说道:“小王爷刚削平了小半个突厥,陛下是不是又要想起高句丽了?”
左御卫参与过东征,因为卢自珍的英明指挥,他们虽然冲得猛,但撤得也快,损失并不算严重。
高句丽国小民弱,与突厥的凶残程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那儿的气候,可比关中冷多了。
大军初春出发,投入战场时已然入夏,白日还好,但到了夜晚,依然有些寒冷。
若非杨胤叛乱,让那场东征草草结束,真拖到入秋入冬,指不定要冻死多少人。
边景福拍拍元德寿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四卫此次定然缴获了不少皮毛,我劝你们若是宽裕,多少囤一点。”
单衣的料子钱尚且能够承受,换做皮毛,还是出料子代加工更划算。
反正这玩意多少算是硬通货,怎么都不会亏。
南衙诸卫之间互通“有无”,庄旭若不给个骨折价,那他的腿恐怕就要折了。